7月12日,中國共產黨汕尾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在市馬思聰藝術中心召開。全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省委書記黃坤明到汕尾調研時的指示要求,錨定“做實做強西承東聯橋頭堡、全力打造東海岸重要支點”的全新發展定位,動員全市上下以更昂揚的斗志、更旺盛的干勁,奮發勇為開創汕尾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市委書記逯峰代表市委常委會作報告。![]()
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汕尾市委關于做實做強西承東聯橋頭堡、全力打造東海岸重要支點的決定》《汕尾市聚焦“做實做強西承東聯橋頭堡、全力打造東海岸重要支點”全新發展定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總體實施方案》及有關配套行動方案和《中國共產黨汕尾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決議》。
![]()
省委賦予汕尾的全新發展定位,是一個目標清晰、關系長遠的歷史新標高,為汕尾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歷史條件,推進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新的方向、帶來新的歷史機遇,在汕尾經濟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省委賦予汕尾“全新發展定位”的戰略考量,扎實履行好新歷史階段汕尾重大使命;深刻把握省委賦予汕尾“全新發展定位”的戰略機遇,全力扛起促進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責任;深刻把握省委賦予汕尾“全新發展定位”的戰略目標,加快推動汕尾高質量發展實現重大跨越。
要聚力做實做強西承東聯橋頭堡功能,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要深化規劃銜接,緊盯粵港澳大灣區和汕潮揭都市圈發展方向,聚焦產業、城市、創新、交通、市場等方面做規劃、深對接,全方位融入、一體化發展,打造“全面融入”的橋頭堡。◆要深化產業協同,突出承接產業梯度有序轉移,堅定不移向粵港澳大灣區要產業、要動能,持續拓展承載空間,創新產業協同協作機制,全面嵌入產業鏈條增強硬實力,打造“動能強勁”的橋頭堡。◆要深化資源鏈接,立足“汕尾所需、灣區所優”,深度鏈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人才、金融等資源,探索更多“創新研發在灣區、成果轉化在老區”“居住生活在灣區、工作服務在老區”模式,打造“要素富集”的橋頭堡。◆要深化設施共建,持續建強西承東聯“大通道”“大港航”“大物流”,構建融入大灣區、輻射汕潮揭的綜合立體交通網,打造“內外通達”的橋頭堡。◆要深化規則對接,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優環境、拓縱深,穩步復制自貿區深化改革成果,塑造“深圳能辦的、汕尾堅決辦”等營商品牌,著力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打造“開放發展”的橋頭堡。◆要深化內外循環,借力粵港澳大灣區鏈接內外兩個市場的優勢,謀劃建設一批面向大灣區、聯動粵東的商品集散和分銷中心,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食品加工、綠電能源、電子信息等重點產品鏈接灣區大市場,打造“市場融通”的橋頭堡。
要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搶抓歷史機遇、加快趕超發展,奮力譜寫汕尾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要以更大力度打牢經濟增長“基本盤”,扭住投資、消費、出口三大支撐,持續在擴增量、盤存量、提質量上下功夫,奮力跑出經濟增長“加速度”,在做大經濟規模體量和提升發展能級上敢突破、勇爭先。
◆要以更大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堅持把規劃抓在手上,把項目落在地上,把產業融在鏈上,把綠美掛在心上,以頭號力度推進強縣促鎮帶村,加快打造全域鎮村典型示范,在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敢突破、勇爭先。
◆要以更大力度推進制造業當家,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深入實施“五大提升行動”,突出新老并舉做大產業,壯大更具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培育更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營造更具帶動力的政策環境,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敢突破、勇爭先。
◆要以更大力度推進海洋強市建設,充分激發海洋“聚寶盆”潛能,高水平打造臨港產業集聚帶,高質量打造海洋牧場示范區,高品質打造宜居宜業宜游濱海城市,在打造海上新汕尾上敢突破、勇爭先。
◆要以更大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聚焦惠民有感、富民興村、招商引資等重點領域,攻堅突破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障礙,在塑造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新優勢上敢突破、勇爭先。◆要以更大力度抓好民生社會事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采取更多暖民心、惠民生、護民安的舉措,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面提高文化供給質量和水平,努力營造更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上敢突破、勇爭先。
要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深入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織密建強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著力鍛造高素質“四有”獅子型干部隊伍,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努力營造齊心共筑“橋頭堡”、合力共造“新支點”的濃厚氛圍,為奮力實現新定位新目標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市委委員、候補委員出席會議。不是市委委員、候補委員的市四套班子領導成員,市法院、市檢察院主要負責同志,市委、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紀委常委、市監委委員;市直(含駐汕)正處級以上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各縣(市、區)、功能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各鎮(街、場)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列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