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數字化主要包括兩個維度,一是非遺數字化展示,二是非遺數字化開發。非遺數字化展示旨在利用多元化的數字技術將民俗非遺展現得更加生動、立體,以及做好相關的民俗非遺數字化記錄、保存和推廣工作;而非遺數字化開發則是通過利用各類數字化技術對民俗非遺的符號進行挖掘,并深度提煉其文化內容,從而推動民俗非遺與現代產品、工藝、項目相結合,進而使民俗非遺產生新的價值。因此,對于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開發,也應該遵循這一基本思路。
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開發,應該搭建民俗非遺虛擬展示傳播網絡。一要搭建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視化展銷平臺,并以可視化展銷平臺為契機,憑借多元化的數字化技術將汕尾地區的各類民俗非遺進行整理、歸納并載入數據庫,以便為虛擬展示傳播網絡的構建提供數據支撐。要充分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對于汕尾民俗非遺蘊含的價值內涵、代表性符號以及特色內容進行提煉和挖掘,數字化整理,以保證各項民俗非遺文化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要以信息展示與服務為中心,積極應用AR和VR技術構建虛擬化場景,以便讓社會大眾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都能夠感受到生動而立體的汕尾市非遺文化。二要搭建“全媒體+活態”的民俗非遺傳播平臺。一方面,政府要主動構建包括互聯網媒體、電視、報紙雜志等在內的全媒體民俗非遺傳播矩陣,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受眾群體的信息獲取需求。例如,在每年的正月、二月期間,汕尾地區會舉辦一系列的民俗非遺表演活動,在這期間,政府需要充分發揮全媒體傳播矩陣的優勢,將其以電視節目、新聞報道、視頻影音等多種方式進行傳播,以提高其影響力。另一方面,“活態”的民俗非遺傳播主要強調其交互性,注重推動其以多樣化的形式融入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中,使社會大眾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民俗非遺的傳播中來。對此,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主體應該加快民俗非遺的數字化形象設計,以增強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趣味性,并與受眾形成良好的互動交流,從而實現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動態傳播。
數字產品的開發設計是在非遺傳承視角下推動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開發的一種有效方式。一是將不同的民俗非遺與不同的數字文化企業相結合,從而推動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產品的創新發展。例如,英歌舞、陸豐皮影戲、羅洞木偶戲等內容中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把這些豐富的“視覺資源”作為企業數字產品開發的靈感來源,進行經典人物形象手機壁紙、APP界面設計、表情包設計、游戲人物設計等,創新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現形式。二是開發民俗非遺數字化藏品。要善于借助數字技術打造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藏品平臺,使其成為汕尾市非遺文化與商家資源之間的橋梁。以麒麟舞這一傳統非遺為例,借助不同版本的麒麟形象進行數字藏品的開發,或者由用戶實現數字藏品的專屬定制,并為用戶賦予相應的命名、使用、商品交易等各項權益,以拓展數字藏品的應用場景。
除此之外,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包含各種文藝演出、藝術活動,對此可聚焦于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推出集民俗非遺表演門票、線下體驗課程、文藝節目演出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數字藏品,使得用戶只需要購買數字藏品便可以實地參與相關的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活動,進而通過數字產品的形式來連接文旅場景,解鎖更多的民俗非遺文化傳播模式,從而帶動汕尾地區文旅產業的轉型升級。
文旅融合的發展是實現民俗非遺保護與傳承、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汕尾地區地處多灣海岸,是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閩南文化、廣府文化的交匯聚集地,其自然資源、民俗文化資源、人文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文旅融合發展基礎。政府要聚焦于開發汕尾特色的文旅資源,創建多元化、立體化、智能化的互動式數字文旅產品,構建全景沉浸式非遺數字模擬體驗場景,以便為觀眾營造一個良好的文旅環境氛圍,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增強社會大眾對于汕尾市非遺文化的認同感。例如,政府可借助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文化體驗館等旅游景區,并運用虛擬現實、全息投影、三維實鏡等技術,在場館內構建豐富的虛擬文化體驗場景,以便游客在游覽時,可以通過特定的數字化設備,了解到某一項民俗非遺文化的發展故事,并能夠“參與”其中,感受其中蘊含的文化魅力。又如,陸豐皮影戲雖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但受場地和觀眾人數限制,影響了陸豐皮影戲的傳播效率,此時積極利用數字化技術打造大型沉浸式藝術表演場景,可以有效提高陸豐皮影戲的影響力。
虛擬化體驗場景構建的目的不是“炫技”,而是要將民俗非遺以多元化的表達方式展現給社會群眾,因此,構建虛擬化體驗場景,設計人員要緊緊圍繞“用戶體驗”和“非遺傳播”兩個重點,創造出全新的藝術作品,既推動民俗非遺的傳承與發展,又滿足社會大眾的消費需求。要注重其藝術美感。例如,可以將汕尾英歌舞、麒麟舞等與電子音樂、數字媒體、舞蹈影像技術相結合,創作出更加富有創意的非遺藝術作品,提升非遺文化的藝術美感,從而吸引更多的群體參與到非遺文化的弘揚中來。
文創品牌的開發是實現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開發的關鍵一環。首先,文化品牌的開發與設計要具有新穎性和獨特性,能夠代表某一項民俗非遺最本質的文化內涵,因此在對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品牌進行開發時,要注重對其文化符號以及核心內容進行提煉,以突出其文化內涵。其次,文創品牌的設計需要了解當前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早在數字技術發展之初,就已經有非遺傳承人、設計師開發相關的民俗非遺文化創意產品,但最初的非遺文創產品設計僅限于手機殼、插畫、抱枕等實體產品,品牌文化傳播效果有限。而隨著新時代的發展,新一代受眾對于體驗式游戲娛樂產品、影音動畫、社交虛擬軟件等二次元方面的需求有了明顯地提升。因此,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品牌的設計與開發可以主動迎合年輕一代的需求,融入現代化的生活語境,開發系列化、多元化的文創產品,并成立專業的文創品牌宣傳隊伍負責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品牌的營運開發工作,從而不斷加深受眾對于民俗非遺的印象,提高民俗非遺文化品牌的知名度。最后,在民俗非遺文創品牌建立之后,各開發主體還需要積極參加相應的品牌宣傳交流會、博覽會、文旅項目創意開發活動,從而通過運營和實踐,樹立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品牌形象,進而不斷提升汕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品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