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哈爾濱的“冰雪世界”
接住了“潑天富貴”,
那么作為濱海之城的汕尾,
“跳島游”的開啟
則是穩穩用好“藍色寶石”。
汕尾,因海而生、依海而興,擁有海島881個,居全省第一位,堪稱“千島之城”,城市海岸線達455公里,居全省第二、粵東第一,其動靜皆宜的海浪奇觀,旖旎多姿的濱海風光,柔軟細膩的美麗沙灘,素有“粵東黃金海岸”之稱。
作為名副其實的海島大市,汕尾近年來在濱海旅游開發進程的穩中求進,兼顧產品廣度和體驗深度,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海洋旅游資源以及眾多特色海島資源優勢,大力開發“跳島游”文旅項目,為廣大市民游客提供沉浸式的出海、看海、玩海新體驗,助力汕尾藍色海洋經濟的蓬勃發展。

10月1日,汕尾“跳島游”啟航儀式正式舉行,受臺風等天氣因素影響延期對外開放線路。10月4日復航后,汕尾市藍海豚公司組織船舶3艘,包括高速客船“藍海豚6號”(龜齡島航線)、游艇“博芮1號”和“紫元元1號”(江牡島航線)承接活動的海上交通運輸任務,先后組織單程航班41個,運載嘉賓、游客和媒體記者等乘客合計1415人次(其中外地乘客約占35%,本地乘客約占65%),航班載客率極高。數據的背后蘊含著市民游客對“跳島游”的濃厚興趣,這種極強的吸引力也是汕尾文旅市場潛力無限的生動體現。
用好海洋資源這顆“藍寶石”,汕尾通過環境渲染、場景打造、內容IP以及數智技術等手段,讓參與者獲得感官震撼和情感共鳴,全身心地投入到“跳島游”的全新環境中去。
10月1日,“乘飛藍海豚”汕尾市第一艘高速客船啟航儀式正式舉行,“藍海豚6號”客船領航啟動,“博芮1號”“紫元元1號”等游艇隨航,汕尾海上旅游客運正式啟動,首航運載36名嘉賓游客首開“環品清湖”旅游線。
10月4日,“藍海豚6號”首開“海港文旅碼頭-龜齡島”旅游線;10月5日,“博芮1號”“紫元元1號”首開“海港文旅碼頭-江牡島”旅游線;10月6日,海洋工程船首開“中廣核碼頭-‘伏羲一號’風漁平臺”體驗線,首次開通的三條海上旅游線,為市民游客帶來多元化的“跳島游”沉浸式文旅新體驗。
體驗感拉滿的龜齡島“海上嘉年華”活動備受好評,再加上獨特的海島奇觀,輕松實現“去班味”旅行,解鎖“松弛感”。
在導游的帶領下,游客團體環游龜齡島,沿著沙灘線、環島線、島林路線,游覽海島12個網紅景點,包括彩虹碼頭、望夕亭、天后宮、許愿樹、南天門奇石、觀瀾臺、羊回頭、媽祖像、島北七色海、汐韻亭、親子沙灘(南沙灘)、情侶沙灘(北沙灘)等,同時為游客提供摩托艇、海島游泳、磯釣、海島咖啡、燒烤和海上餐廳等6項體驗服務項目,既能舒心漫步賞海,又能開心激情玩海。
據統計,10月4日至7日,每日組織“龜齡島”航線的往返客船4趟,往返登船1299人次,登島游客650人。
10月5日至6日,江牡島“海上餐廳”體驗活動更是讓大家感受到“天下海鮮,汕尾領‘鮮’”的獨特魅力。
在江牧島附近的國泰海洋牧場養殖平臺,市民游客不僅了解海洋養殖與保護知識,了解深海魚經濟價值和海洋牧場的巨大商機,還親身體驗捕撈的樂趣,海鱺魚、石斑魚、金鯧魚、小青龍蝦等高端優質海產品讓游客們直呼大開眼界。隨后,大家登上江牡島欣賞島上美麗風景,品嘗“現捕現撈現加工”的美味魚湯,感受汕尾高品質海鮮的味蕾沖擊。
據統計,10月5日至6日,每日組織江牡島航線的往返客船2趟(兩艘游艇各1趟),2天往返登船80人次,登島游客40人。
10月6日,“登伏羲一號巡游牧場看風電”體驗活動則生動展現出“海上生綠電,水下魚滿艙”的藍色科技。
當日開通的2個海洋工程船體驗航班,運載游客和媒體記者20人登上“伏羲一號”風漁融合網箱平臺,游覽中廣核海上實驗室、海上風漁融合網箱平臺,現場觀看深海大龍蝦的養殖流程,游覽氣勢磅礴的海上風電場,了解汕尾海洋工程的情況,現場感受汕尾海洋經濟的蓬勃發展。
作為全球單體最大的抗臺型風漁融合網箱平臺,“伏羲一號”投運后預計年產優質海水魚類約900噸,年產值達到5400萬元。投產3年后,汕尾市將形成“海上風電+深海養殖+生態增益+休閑旅游”的風漁融合示范集群。投產5年后,汕尾風漁融合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園區將形成完整的海洋經濟產業鏈,預計綜合年產值達到百億級,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汕尾的海島風光真是大自然的饋贈。”“我們能在‘跳島游’中追尋詩和遠方。”……自汕尾“跳島游”項目啟動以來,廣大市民游客對“跳島游”的新業態、新體驗給予較高評價,具有深遠社會影響力。
“跳島游”項目的開展意味著汕尾打開文旅新市場,進一步拉動“海島+”新型經濟業態。海上客航和海島旅游服務兩個“藍海市場”將大有可為,為汕尾下一步“海島+”延伸開展海上客航、海島文旅、海洋牧場、海上綜合保障、數字化智能海島科普等綜合型海島經濟拓展打下基礎。
好評如潮的背后離不開海洋新消費場景。
高速客船海上觀光、悠然舒適的海島咖啡、激情四射的摩托艇、游艇體驗……“跳島游”項目開展為首批海洋旅游愛好者、游客帶來出海、看海、玩海的親身體驗,創新推出海島露營、海島磯釣等富有特色的海洋文旅IP,打造全新的旅游消費場景。龜齡島迅速成為汕尾的海島旅游網紅點,進一步增強城市旅游吸引力,為吸引更多的人流發揮出積極作用,實現城市發展的“虹吸效應”。
城市文旅發展不僅要修內功,還要借外力。
汕尾充分發揮媒體傳播矩陣優勢,在國慶期間積極宣傳汕尾文旅,掀起“國慶跳島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推出《新型消費蓬勃發展 彰顯中國經濟活力》報道,對汕尾市海洋新業態進行宣傳報道,展示“跳島游”藍海豚6號高速客船。此外,各大媒體以及多家旅行社宣傳平臺、網紅直播間等對“跳島游”予以大力宣傳,同時在汕尾高鐵站、公交車、公交車站、戶外重點廣告位置等投放平面廣告,對“跳島游”進行全面宣傳,藍海豚船票對外出售后更是一搶而空。
實現了“開門紅”,下一步則是“向大海出發”的規范化。
在交通部門、海事部門等全面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汕尾“跳島游”項目中的《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許可證》《船舶營運證》《航線營運許可證》、碼頭符合上落客意見書等一批涉及客船和碼頭使用的證件實現快速辦理,并迅速完成航運企業安全體系構建、船舶檢驗、航線運行等所有手續辦理,從碼頭經營、航線審批、船舶運營、海島活動開展等實現合法化和規范化,為全市新開航線、新增客船和進行海島開發等打下堅實基礎。
在逐漸豐富用戶體驗的過程中,汕尾將實施“跳島游”提升計劃,未來發展將乘勢騰飛。
以點帶面是“跳島游”發展的關鍵一招。汕尾將以龜齡島開發模式為模板,持續推進芒嶼島、江牡島、嶼仔島、萊嶼島、遮浪巖等海島的開發,充分結合每個海島的自身特點和優勢,打造“一島一亮點”,讓游客可以在不同的海島之間穿梭,領略不同的海島風情,體驗不同的旅游項目,從而全面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感。
豐富游樂和住宿設施也是著力點。汕尾將完善露營、民宿等住宿設施,對現有的露營場地進行升級改造,增加露營設施的種類和數量,提高露營的舒適度,同時適度發展民宿產業,規范民宿的經營管理,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住宿選擇。此外,海上“淘氣堡”、KTV等游樂項目也將進一步完善,增加親子活動設施,如兒童游樂區、親子互動體驗區等,讓游客在島上享受漫長的快樂時光。
“跳島”不僅要吃喝玩樂,還得玩出花樣來。汕尾將突出特色項目開發,深入挖掘海島歷史和特色,針對龜齡島曾被海盜占據的歷史和島上的特色“山羊”開發相關游樂項目,開發沉浸式“海盜對抗冒險”活動,讓游客體驗島嶼生活的驚險刺激,同時了解龜齡島的歷史故事。通過這些特色項目的開發,進一步突出龜齡島的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游玩。
“跳島”不僅要玩得開心,還要玩得安心。汕尾將進一步提升旅游服務和安全保障,定期組織服務人員參加專業培訓課程,不斷提高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全面加強游客安全保障;對現有的旅游標識進行全面檢查和完善,增加景點介紹牌,詳細介紹島上的各個景點的特色和歷史文化背景,提高海島旅游服務的便利性和專業性。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