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武漢的天空飄著細雨,黃旭華院士安詳地閉上了雙眼。這位將一生藏于驚濤之下的“中國核潛艇之父”,終于停下了他追逐深藍的腳步。消息傳來,我的思緒倏然回到1993年的那個夏末——在汕尾城區老城斑駁的老式居民樓下,我第一次見到這位“隱姓埋名人”。
那年,我還是個學生,剛到《汕尾報》(后改名《汕尾日報》)實習不久,接到時任報社總編劉金合安排的工作任務,去采訪一位“回鄉探親的老科學家”。我和報社的肖記者一起,費了一番周折,才好不容易在老城區一個小巷里找到黃家院門。當時,我們看到一個穿著泛白長袖,打扮極其普通的慈祥老人正坐在家門口,同一個老阿婆聊著天。我們說明了來意,黃老馬上熱情地轉身進屋搬來小椅子,說屋里面熱,外面涼快,并遞給我們兩把小葵扇,然后又轉身給我們端來熱茶,臉上始終笑呵呵,像鄰家慈愛的阿伯,跟他嘮咯的老阿婆是黃老年近九十的老母親。當問及核潛艇研制經歷,黃院士的眼睛突然亮如星辰:“我們沒經驗、沒資料,連實驗模型都是參照外國報紙模糊的照片做的,后來機緣巧合,我們國家的人員在國外偶然看到了一個核潛艇兒童玩具,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核潛艇的大致模樣。當時也沒有計算機,全靠筆頭和算盤計算……”隱身埋名三十余載:新婚別妻、父喪未歸,甚至兄弟姐妹都不知他在做什么……黃老說起來的時候很平常,但卻讓我似乎看到他在圖紙堆里廢寢忘食、不計名利,克服各種困難險阻,埋頭為國鑄劍的樣子……
結束采訪時,他指著書架上泛黃的《赫赫而無名的人生》剪報本笑道:“這是內部刊物,當年寫我的記者同志,連我名字都不敢寫全呢。”這句話讓我心頭一震。我接過手細細看了報道,里面果然只寫“黃總工程師”。我征詢了他的意見,黃老說現在他退休了,名字解封了,可以用真名字了。在次日見報的通訊里,我鄭重地寫下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三個字,讓三十多年深潛的身影終于浮出水面,《汕尾報》也成了國內首次公開報道黃老真實姓名和事跡的報刊。
如今重讀那些泛黃的報道,字里行間依然奔涌著熾熱。黃老總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這份忠孝兩全的赤誠,早已化作龍宮深處的鋼鐵長城。他走時,品清湖畔在低聲懷念著遠方的孩子,南海的波濤依舊在訴說一個真理:有些人的名字注定鐫刻在時光之外,如同核潛艇劃過的航跡,永遠指向民族的深藍,默默護衛祖國母親安寧。
編輯:孫靖雯
責編:林越虹
審核:劉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