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2月26日閉幕的汕尾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獲悉,經過票決,我市2025年度十件民生實事項目出爐。過去一年,我市以高度的責任感、執行力和落實力高質量完成“十件民生實事”,筑牢民生之基,增進民生福祉,不折不扣兌現向群眾作出的承諾。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全市投入資金20.64億元,完成年初計劃的108.64%,民生領域的短板弱項顯著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顯著提升。今年確定的十件民生實事涵蓋了社會保障、環境整治、食藥安全、養老服務、交通安全等多個方面,切實聚焦群眾呼聲最高、需求最迫切的民生難題,積極呼應了公眾對民生重點領域的核心關切。這些實事項目既精準對接了基層民意訴求,又以務實舉措展現出市委、市政府厚植為民情懷、扛牢民生責任的擔當與作為。這十件民生實事項目分別是: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經費最低標準,從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提高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將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2300元;提高本專科生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將本專科生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
保障農村低保標準占城鎮低保標準的比例、城鄉低保補差水平均不低于現行水平;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標準不低于城鄉低保標準1.6倍,且不低于現行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標準;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從月人均202元提高到209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從月人均270元提高到280元;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最低標準從每人每月2295元提高到2375元,散居孤兒(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從每人每月1484元提高到1536元,集中供養、散居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分別按照集中供養、散居孤兒的保障標準執行。
新增完成120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實現全市自然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85%。
保障全市約220萬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各級財政補助標準不低于670元;全額資助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特殊人群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資助標準從每人380元提高到400元。
全市完成食品安全監管抽檢1.6萬批次;完成食用農產品快檢快篩25.2萬批次;完成藥品監督抽檢650批次,抽檢不合格藥品處置率達 100%;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抽檢4829批次。
全市開展養老機構院長(負責人)和養老護理員培訓不少于1200人次;提升公辦養老機構星級覆蓋率,評定為一級以上服務等級的鎮級公辦養老機構14家、評定為二級以上服務等級的縣級公辦養老機構4家。
為超1.1萬名孕婦免費提供地中海貧血、唐氏綜合征、嚴重致死致殘結構畸形的產前篩查;為超1.4萬名新生兒免費提供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蠶豆病、苯丙酮尿癥、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和新生兒聽力障礙篩查。
建設縣道四級升三級路、行政村單車道改雙車道、其他路網聯結等工程30公里;完成危橋改造3座。
持續優化整合農村教育教學資源,努力打造至少2所“鄉村溫馨校園”,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全面提高鄉村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依托珠三角優質教育資源組團融入式托管1所新型城鎮化試點縣普通高中,通過優質教育資源下沉,推動新型城鎮化試點縣普通高中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汕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這十件民生實事的出爐件件惠民生,樁樁暖人心,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聚焦民生,心系人民,為民謀利。在接下來推進民生實事項目落地落實的工作中,我市將繼續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