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城區紅草鎮通過創新推行“一核雙驅”工作機制,成功盤活該鎮海梧村約600畝集體鹽堿化耕地,土地流轉工作顯成效。曾經,海梧村因為海、塭、田位置相連,長年遭受海水倒灌,導致農田鹽堿化嚴重。由于改善農田水利條件所需成本高、難度大,部分鹽堿農田撂荒閑置多年,嚴重制約了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為改變這一現狀,紅草鎮近年來持續推進農村集體“三資”清產核資工作,將盤活農村集體閑置資產資源作為重點任務,把土地集中流轉經營作為推動撂荒農田復產增收的關鍵抓手。在紅草鎮指導下,海梧村以村經聯社為核心,牽頭7個村小組的合作社,構建“專業種養合作社+農戶”為驅動的“一核雙驅”結對共建模式。鎮、村干部充分發揮“入戶聯心”機制作用,入戶宣傳土地流轉政策,做通農戶思想工作,最終,海梧村統一收回約600畝集體鹽堿化耕地,并引進汕尾市四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集中流轉經營。由此,海梧村通過專業的農業服務,改善水利設施、采用蔬—稻輪種模式,進一步推動鹽堿地改良,修復土壤生態。在此基礎上,汕尾市四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還打造了茭白、油菜花試驗基地,促進海梧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超20萬元,讓村民不僅能獲得土地流轉租金,還能參與分紅,實現資源變資本、農民變股民,真正做到富民增收。“去年12月份,我們引進‘浙茭8號’‘北京茭’‘杭州茭’等品種在該地塊進行種植,預計今年4月中上旬就能收獲。” 汕尾市四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按照目前的茭白長勢,每畝的產量在3000斤到4000斤左右。“茭白收割完成之后,就可以接著種水稻,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可利用茭白秸稈還田增肥,改良后的鹽堿地水稻產量將在每畝1000斤左右。”百畝鹽堿地開出油菜花,吸引眾多游客前往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2月下旬,該公司通過試驗,成功讓海梧村百畝鹽堿地開出油菜花。當油菜花盛開時,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往打卡拍照,逐漸興起“花期經濟”,帶動當地“農業+文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