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一個城市的景觀就是自身營商環境的最佳展示。凡是現代大氣的地方往往商業繁榮秩序井然。
以此觀照汕尾,無論是不斷攀升的天際線還是日漸成型的中央商務區,都印證了這座城市的硬環境和軟環境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汕尾因為主城區不大、功能不強而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靠的是優美的自然環境打天下,而最近幾年隨著城市景觀的逐漸成型,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新汕尾已經呼之欲出,成為城市對外展示的最佳載體。
山海湖城、紅色圣地、活力灣區,這三個目標是目前汕尾為自身描繪的空間藍圖。朝著這一目標,市委市政府正在編制新一輪的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讓汕尾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規可循,厚植高質量發展基因。
除了硬環境變得更好之外,軟環境也沒放松。通過一個多月前開展的“營商環境優化”行動,汕尾正在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標準,打造數字政務和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對企業提供“店小二”式的貼身服務。
如今在品清湖邊的海邊棧道上,每當夜幕降臨城市的霓虹亮起,光彩倒影入流動的湖面,遠處市區高樓林立車流不息,一種置身國際化都市的感覺撲面而來。汕尾再也不是普通人刻板印象中偏于一隅的老區,而是一座生機勃勃、充滿了生機的濱海都市。
4月27日,汕尾市品清湖夜景。
?
城市環境
由于中心城區建設時間短、經濟重心在周邊縣市,汕尾主城區過去一直都沒能成為帶領全市發展的核心,“首位度”不高。而2013年廈深高鐵的開通給城區送來了一個高鐵樞紐汕尾站,城區由此得到一個功能提升的契機,高鐵站成為汕尾激活自己CBD的觸媒。
2014年3月,省政府正式批復了《汕尾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整個汕尾城區被劃入汕尾新區,而中央商務區則被選為汕尾新區的起步區,賦予帶領城區擴容提質的龍頭作用。
在這份規劃里,以汕尾站為起點設計了一條城市中軸線,圍繞中軸線周邊的6平方公里被劃成中央商務區起步區,發展功能定位是高端商務貿易,擬定的建設項目包括國際商貿物流城、家具廣場、會展中心等建設,還提出要打造一批城市綜合體。
此外,為了在這條中軸線上打造高品質城市公共空間,這份規劃還在該區域內布置了中國(汕尾)民間文化藝術館、市科技館、青少年宮、濱水文化廣場等大型文化設施,使其成為汕尾市新的城市中心。
如今6年過去,在這份規劃的指引下,汕尾的CBD起步區已經羽翼漸豐。在這個圍繞中軸線展開的CBD里,不僅有汕尾最好的醫院,最漂亮的廣場、最多的公共文化建筑、最繁華的商業中心,還有汕尾不斷長高的天際線。
近日南都記者在汕尾站附近采訪時,站在車站二層平臺上向南望去,周邊已經建起了不少現代化的高樓,大都匯廣場、萬升廣場、農商行大廈、汕尾萬象天地等一批城市地標已經矗立起來,由深圳出資16億援建的現代化三甲醫院深汕中心醫院也在其中,視線遠處的幾處空地也被圍蔽起來變成工地,即將動工建設。而在汕尾站的東北側,一個利用廈深高鐵貨運功能打造的國際商貿物流城也在逐步推進,未來汕尾和大灣區城市的物流配送也將大為提速。
在目前正在編制的新一輪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汕尾CBD依然占據了重要位置??梢灶A見,隨著城市中軸線功能的日益完善,而這里也將成為汕尾全新的城市景觀和城市形象。
交通環境
汕尾位于大灣區和粵東潮汕地區中間,是珠三角東進的必經之地,離香港也僅80海里。不過長期以來交通環境的不足并沒有把區位優勢兌換成發展動力。1988年建市以來,汕尾對外交通長期依靠“三個一”:一個五千噸級碼頭,一段雙向四車道的深汕高速,一段廣汕公路,這種局面直到2013年廈深高鐵的開通才得到改變,汕尾也因此進入高鐵時代。
作為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環境的改變對于后續汕尾的騰飛極為重要,而廣東省也通過“一核一帶一區”的發展戰略給汕尾送來了新“三個一”:一條廣汕高鐵、一條深汕高鐵、一條廣東濱海旅游公路。此外,一批完善汕尾對外交通路網的其它項目如興寧至汕尾高速公路、北接京九線的龍川至汕尾鐵路(龍汕線)等也逐步推進。
時速達350公里的廣汕高鐵早已經開工。該線路總長206.2公里,自廣州新塘站引出,經過增城、惠州、深汕特別合作區、海豐和城區,終點接入廈深鐵路汕尾站,全線在汕尾(不包括深汕特別合作區)一共設有2個站,未來等項目建成之后,廣州到汕尾將從以往的2小時壓縮到40分鐘左右。
另一條重磅線路深汕高鐵已經列入《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預計今年會開工。按照規劃,深汕高鐵長126公里,總投資為380億元,建設周期為2020至2025年。線路從深圳西麗站向東途經深圳坪山站、惠州南站,至深汕合作區赤石站后再與廣汕高鐵銜接。這條高鐵線建成之后,汕尾到深圳將只需要20分鐘左右,讓汕尾直接進入大灣區一小時甚至半小時生活圈的輻射范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沿海的橫向鐵路線,目前規劃的縱向鐵路龍川至汕尾線將直接延伸到汕尾新港區,形成一個海鐵聯運的物流網絡,這對于汕尾港的后續發展也將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汕尾市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目前汕尾已經在龍汕線汕尾貨運編組站預留了一片物流基地,后續將根據線路的實施進度同步推進物流基地的開發。再加上原有的廈深鐵路汕尾站貨運功能,這里將形成一個十字型的鐵路貨運網絡,結合汕尾港區的發展,未來汕尾可以據此建設臨港物流和商品配送中心,發展港口物流、保稅物流和冷鏈物流,最終成為珠三角輻射粵東乃至粵北的物流樞紐。
而在廣東濱海旅游公路方面,汕尾方面已經確定將這條沿海旅游大動脈直接引入市區黃金海岸線,只是在具體線位方面目前還未最終確定,但無論如何,未來大灣區的游客自駕游肯定可以一路沿著海景開車直接進入市區,直接欣賞品清湖環湖的美景。
政務環境
在汕尾硬環境不斷提升的同時,一場提高軟環境的活動也徐徐拉開。一個多月前,汕尾正式開展了“營商環境優化”行動,提出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標準,打造數字政務和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對企業提供“店小二”式的貼身服務。
目前,汕尾正在以“全省優秀、全國前列”的目標,全面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大提速,圍繞“一張藍圖”、“一個窗口”、“一套機制”、“一張表單”,建立形成高效審批服務體系。改革后的項目審批系統已經設立了辦事快捷通道制度,明確以“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導向,大幅壓縮招商引資行政審批辦事時限。
保利汕尾公司執行總經理李根平告訴南都記者,“營商環境優化”行動開展以來企業已經感受到了實惠。特別是在最近疫情平穩后的企業復工復產階段,各部門在企業用工、政策幫扶、生產配套等方面提供了很大幫助,“確實是以店小二的態度給企業提供服務”,這些細致的措施也讓公司繼續推進在建項目和未來擴大項目投資有更大的信心。
“在幾年前項目一期推進的時候,因為政府部門不熟悉行業特點,中間審批的時候溝通環節較多,而現在到了項目二期就好很多了,基本上做到了無縫銜接,效果非常好”,陸豐甲湖灣電廠總工程師胡迪遠告訴南都記者。
身為寧波人的他如今在汕尾已經工作生活了五年多,來這里之前因為“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這句俗話一度讓他有點擔心,但是親身生活過后發現這里的民風其實遠不是外界所傳言的那樣剽悍,“這幾年我在這里買菜,從來沒有發生過缺斤少兩的事情,說明一個地方好不好光聽傳言是不夠的,你得親自來體驗一番才知道?!?/span>
?? ??? ??? ????采寫:南都記者?魏凱
?? ??? ??? ??? 攝影:南都記者?黎湛均
來源:汕尾日報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