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贈? 2021年11月27日
? ? ? ?觀瞻楊坤如將軍故居,是本次“辛亥革命惠州史跡文化行”設定的第6處景點。將軍府邸的門口,豎立著“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石碑,“楊坤如祖居”的定名赫然在目。一天之間,歷史名人曾經的居所,有“故居”、“舊居”、“祖居”等幾種稱謂。如何區分?不是此行探討的內容,反正是多見多聞,增長見識。拙文要說的是下列二件事。??
? ? ? ?一、楊坤如祖居的前生今世。
? ? ? 據《南方都市報》(2011年9月22日):楊坤如祖居(原文稱故居,下同),位于惠城區汝湖鎮水苑村。村里的人習慣稱為“楊家老屋”。老一輩的人都知道,“楊家老屋”走出了一位威名顯赫的楊軍長。老屋的前方和側面各有一個水塘,村民們說這里的風水不錯。仰望老屋,已是滿目殘破斑駁,但老屋一側那棟10多米高、30多米寬的青灰色調樓,依然顯露出當年雄居一方的氣勢。
? ? ? ?楊坤如祖居,是一個兩進的瓦房院落,約500平方米,外有圍墻。走進大門穿過院子是中堂,中堂內有一個天井,最里端是內堂。祖居被出租為廢品收購站,滿地的廢品堆到了天花板。院落左側有相連的兩個房間,被租戶用作臥室。左側靠里的角落是租戶廚房。記者到訪時天下著雨,不時有雨從屋頂的瓦滴落下來。廚房后面還有幾間小庫房,屋頂都已經塌陷,磚瓦胡亂堆在屋內。院落右側的碉樓正對著水塘和公路,二樓外墻上每隔一米就有一個方方正正的窗口和槍眼。一樓已被廢品堆滿,無處下腳,通往二樓的樓梯早已毀損。
? ? ? ? 整棟老屋如同殘年的多病老人,破損之處比比皆是,原有的工整的青石地板也碎裂殆盡被抽走丟在一旁。只有從高聳的青灰碉樓、屋檐卷翹大氣的灰雕以及墻壁頂端色彩依然鮮艷的花紋和浮雕,才隱約能感受到當年的不凡。
? ? ? ?老屋修建的具體年份現在已無人知曉。據了解,老屋原本的面積至少有5000㎡,因歷經半個多紀的風雨,又缺乏維護修繕,日益破敗至此,縮減到只剩約500㎡。
據碑銘:1990年7月,惠州市人民政府確認楊坤如祖居為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月立碑公告。見證了惠州市人民政府對歷史名人的重視。據悉,目前是保護現狀,避免拆除。維修事項尚未議就。
? ? ? 祖居大門緊鎖,現在的內況無法目睹,不大清楚。外貌一目了然,恰似楊坤如身后聲名,一言難盡。
? ? ? 二、楊坤如將軍傳奇的一生。
? ? ? 楊坤如(1884—1936)、字達波,原博羅縣汝湖鎮水苑村人(現屬惠州市惠城區)。中華民國陸軍中將,一生充滿傳奇。
? ? ? 傳說“楊坤如綠林出身”。但在哪個山寨“替天行道”,“劫富濟貧”?很難找到確切可信的相關記載。“楊坤如綠林出身”之說存疑。唯有為國為民,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赤膽忠心,才是不爭的事實。
? ? ? 1915年12月間(31歲),楊坤如已率部加入“討逆共和軍”,追隨陳炯明參加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戰爭”。參考依據:1、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患尿毒癥逝世,黎元洪繼任總統,“護國戰爭”結束。
? ? ? ?10月4月,楊坤如在惠州通電,電稱:奉陳炯明命于本日就任“粵軍第6軍軍長”。10月6日,蔣介石命令楊坤如部撤出惠州,至淡水、白芒花待命,楊坤如拒絕。這就發生了蔣介石第二次東征首戰楊坤如的戰況。
? ? ? 10月13日上午9時至14日下午4時,蔣介石命令“炮兵轟開北門城墻10多處”。粵軍時在福建面臨解散,即使回師增援,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楊坤如孤軍浴血,守城無望。更不忍惠州毀于炮火,涂炭生靈。14日晚下令守軍解散,連夜棄城赴港。蔣介石占領惠州。
? ? ? 1936年夏,楊坤如在香港悄然病逝,終年52歲。忠魂安息于紫薇山下,西子湖畔。楊坤如將軍報國有心,回天無力。但不失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豪杰!在惠州厚重文史中,留下可歌可泣的一頁。
(辛亥革命惠州史跡文化行隨筆到此為止。敬請教正。謝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