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惠州市惠集讀書社? ? ?轉帖? 陳治贈? ? 2022年1月13日
? ? ? ?陳炯明是辛亥革命繞不過去的一個重要人物。其前半生歷膺中華民國定威將軍、陸軍上將、廣東都督、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陸軍部長。1919年10月因鼓吹聯省自治,反對北伐,被孫中山免去內政部長、廣東省長及粵軍總司令職。1922年6月,所部葉舉炮轟孫中山駐地。1924年1月4日,孫文通電討陳,陳炯明隨后通電下野,退居香港。陳炯明一生宕蕩起伏,屢卜屢起,毀譽參半。毀者曰:叛逆、軍閥、國賊、“體碩面紫,目斜視有光”、“客家賊”,更有甚者將其與海陸豐人一起稱為“鶴佬即狫狫也,狫狫諸稱,變尚遺獸性”(《陳炯明叛國史》)。而譽者乃:民族英雄、辛亥元勛、清官能員,等等,是非公論紛紛紜紜,是中國近代史中頗俱爭議的人物。1933年9月22日,貧病交加退居香港的陳炯明病逝家中,享年五十五歲。因一時無錢購地安葬,靈柩暫寄香港東義莊。嗣后陳炯明舊部葉舉起首集資,民國名人徐傅霖為作《陳競存慕捐啟》,向全國海內外華人發起慕捐。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西南委員長兼廣州綏靖公署主任陳濟棠鼎力支持。惠州籍十屬鄉親各界熱心贊助。1933年底購得惠州西湖紫薇山地為陳炯明營造墓園,并于當年興工,于1934年底竣工,1935年4月3日,運陳炯明靈柩歸葬惠州西湖紫薇山。當時陳氏舊部,惠州父老,國民黨一眾政要,社會名流等均往參加葬禮,備極哀榮。其中有不少名家挽聯,今天讀之,從中可窺陳炯明的人格魅力與治軍從政之道。
? ? ? ?吳稚暉(國民黨元老,教育家):一身外竟能無長物,青史留傳,足見英雄有價:十年前止索悔過書,黃泉遞送,定邀師弟如初。
? ? ? ?居正(國民黨元老):民族痛沉淪,憶昔年同舉義旗,夂欣壯志吞胡虜;奇才嘆潦倒,看此日遄歸凈土,空剰殊勛表嶺南。
? ? ? ?陳真如(民國政要):涕淚灑西州,豈獨感深華屋異;挽槍摩北極,至今人慟大星沉。
? ? ? ?鄒魯(民國政要,曾任中山大學校長)聯二:(一)愧未植花酬家側;記曾衣錦過東江。(二)卅載深交,知兄堅苦廉能,淮與并駕;一生恨事,違我精誠勤勉,到永分途。
? ? ? ?尤列(國民黨元老,晩清與孫文并稱四大寇):循吏傳直可編,禁賭禁煙,七星城中萬古當唱遺愛;黨人碑那堪瀆,誰毀誰譽,百花州上千秋自有公論。
? ? ? ?陳友云(民國元勛):禁了賭博,禁了鴉片煙,一生冒萬難而不辭,敢作敢為,卻算得是個英雄本領;做世總督,做過總司令,到死連半文也沒有,真廉真潔,怎能容在這貪劣人間。
? ? ? ?吳佩孚(直系軍閥首領):世蹄本虛無,豈生不逢辰,優患傷人竟如此;去來大干凈,看家徒四壁,英雄本色有余哀。
? ? ? ?鐘秀南(粵省財長):午海歸魂,嘆城郭人民幾經浩劫;西湖埋骨,與岳家父子各有千秋。
林虎(粵軍名將):毀譽任時人,身后遺名,自與天相弊;低昂論世事,心儀聯治,能于國有光。
? ? ? ?美洲羅省致公黨:憶當年救國犧牲,不愧洪門稱道者;念今日哲人其萎,堪嘆民國夫英雄。
? ? ? ?章炳麟(字太炎,國民黨創建人之一,國學大師):祭促逐突,春秋不非,嗟斯人何獨蒙謗?項王玩印,英雄一短,愿時賢借以自懲。
? ? ? ?張國華(馬來西亞吉隆坡華僑會長):忠反為逆,恩反為仇,功罪待真評,勿憑報章,全憑信史;譽之何榮,毀之何損,是非持正論,不問斯世,惟問后人。
? ? ? ?陳立夫(國民黨政要):勝地卜西湖,供過客千秋憑吊;英靈耀南粵,騰紫微萬丈光芒。
? ? ? ?楊坤如(陳炯明部大將):援閩援桂,曾效驅馳,傷心星隕元戎,百戰河山余故壘;立德立功,同深仰止,待看鶴近華表,千秋正氣護來人。
? ? ? ?張緯宸、吳子壽:聯治究難臻,嘆故日將軍末路,英雄終坎坷;寓公長不返,更隨亡主器時時,賓從也悲傷。
? ? ? ?徐傅霖(民國政要,陳慕損啟、祭文起草人)聯二:(一)文則政治如何,武則軍事如何,為罪為功,自有千秋信史;翁以憂國而死,兒以殉父而死,能忠能孝,同流百世芳名。(二)生惠州歸葬惠州,遺愛難忘,遠勝桐鄉朱邑;覆楚國能興楚國,至死不變,再為公孫包胥。
? ? ? ?張友仁(陳炯明好友,部屬):為遼沈痛遺黎,為淞滬吊戰士,為贛邊哀流民,更來香海哭公,故國正黃花,還多灑一掬孤臣老淚;于光復見勛勞,于閩粵見政績,于禁賭見主義,未必英雄竟死,南通七百里,愧難慰卅年知己至交。
? ? ? ?周醒南(陳部屬):公為革命先鋒,結局如斯,千古英雄同下淚;我亦當年部曲,前塵若夢,九秋風雨有余哀。
? ? ? ?周善培(原兩廣總督府任職,廣東將弁學堂總監,鄧鏗老師):孝乃可為子,義乃可為夫,倫紀方墜,幾輩能為公篤;廉足以儆貪,勇足以儆懦,是非走定,千秋必使人思。
? ? ? ?古惠明(秘魯華人代表):生而為英,死而為靈,想我公竭職盡忠,保障五族共和,福國利民,自應流芳百世;成之以仁,取之以義,較彼輩貪官污吏,強行一黨專政,喪失地權,何怪遺臭萬年。
? ? ? ?張酹村(民國元老):革命憶同盟,廿載風云,開國還留亡國恨;山河怨共碎,千秋月日,知公淮更議公非。
? ? ? ?劉志陸(粵軍將領):誓掃盡大地河山,此志未酬,破碎版圖淪異族;哭不斷秋江楓荻,側身何處,狂歌寇盜滿中原。
? ? ? ?黃華(新加坡華人):民國以民意為歸,國要治,民要安,政要澄清,欲收此功,亟探明公聯省制;邦家仗軍旅為保,家已亡,邦已破,權已總攬,愿食其肉,先洙亂賊獨裁心。
? ? ? ?馬育航(陳炯明部屬):公汁亦疏,自守一身清節,曷定是非于亂世;我謀未遂,空教曠代雄才,只留勛業在南彊。
? ? ? ?鐘景棠(陳炯明部屬):未言同甘,先言同苦,生于患難相從,總角知交思卅載;既哭公尸,又哭公嗣,天道渺茫莫問,傷心老淚灑千行。
? ? ? ?挽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特殊文體,具有簡約凝練,高度濃縮及概括性。對人物的挽聯必須中肯如實地概括逝者的平生事跡和功業乃至過失。如上諸君對陳炯明的挽聯中出現最多的詞語是:禁煙禁賭,聯省自治,光復起義,廉潔公正,援閩援桂,英雄愛國,等等,字里行間基本詮釋了陳炯明從一個惠州府海豐縣鄉下秀才至辛亥元勛,民國政要,粵軍首領,再落魄香江,歸寂西湖的戲劇人生,是非公論自有人心。
? ? ? ?附錄:曾祥凱聯二:(一)惠淡起義,揚鞭閩桂,幾千里鐵馬金戈,力擁共和成大業;羊城分鏣,落魄香江,百十萬嶺東子弟,齊傷中軍失元戎。(二)至死竟無長物,遑論一枕青山,千秋竹簡;畢生致力共和,可對五湖明月,萬樹紅棉。
? ? ? ?楊子怡詩二:(一)吊陳炯明墓口占:每臨此地肅衣冠,翠柏森森繞墓欄。恩怨孫陳漫評與,從來公議在民間。(二)參觀陳炯明史料館有感:諱言稱紀念,史料代其名。敏感辭宜避。玄機事莫明。清風盈兩袖,戎馬畢一生。已矣孫陳事,權留后哲評。
? ? ? ?跋:為陳建館,據傳館名頗費苦心,始倡紀念,然過敏感,遂以史料二字代之。鳴呼!國人智慧用此,可敬也亦可悲也。陳功過之論仍為禁區,然惠人不忘,陳之有館亦其幸矣,紀念二字之有無又何計乎!功過自在人心也。
(本文作者曾祥凱,系惠州知名文史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