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豐十五個具有影響力的歷史事件(十四)
海陸紫縣委、縣蘇維埃政府(1930年12月)
1928年6、7月,海陸豐的革命斗爭進入最困難的時期,整片地區的形勢處于低潮。在敵人的多方面進攻下,海陸豐共產黨的基層組織遭受嚴重損失。夏天農種收成時節,海豐、陸豐、紫金及惠陽各地共同掀起了夏收暴動,恢復革命斗爭。但敵我雙方的武裝力量懸殊,收效甚微,不少革命干部在夏收暴動中凜然犧牲。10月6日,中共海陸惠紫臨時特別委員會成立。由于當時海陸紫地區“會剿”情況嚴峻,在當地作戰的紅二師、紅四師死傷慘重。中共中央和省委牽掛著這支紅軍勁旅,設法保護這批革命力量。中共海陸惠紫特委發揮作用,統籌安排,掩護紅軍官兵離開,特委工作轉入地下,秘密為黨組織輸送情報。
1929年4月,軍閥混戰,反動勢力薄弱,海陸惠紫特委意識到反攻的機會來臨,不失時機地決定重建紅軍隊伍。10月,在海豐朝面山正式成立紅軍第四十九團。在第四十九團的四處征戰下,開辟了海豐、陸豐及惠陽、紫金四縣邊區根據地,形成海陸紫惠蘇區。1930年春夏間,海陸惠紫蘇區勢力迅速擴大,海豐、陸豐、紫金、惠陽等多個山區先后恢復區蘇維埃政府及鄉蘇維埃政府。1930年冬,包括海陸豐在內的廣東東江地區(含惠州、潮梅地區),同閩西、贛南地區合設閩粵贛蘇區。
當時,東江地區的東江、惠屬兩個特委被銷,12月初,根據閩粵贛黨代會決定,海豐、陸豐兩縣和紫金、惠陽的部分蘇區建立海陸紫縣,有關縣黨、政、群機構也合井。海陸紫三縣及惠陽多祝區的黨員、工農兵、團員代表,先后到達陸豐激石溪,并在高崗子村召開海陸紫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工農兵代表大會和共青團員代表大會。分別成立以謝武、劉東、顏嚴、林覃吉、楊其珊、范照南為常務委員的中共海陸紫縣委;以林覃吉、楊沛、曾添、鐘一強、陳萌南等人為主席團成員的海陸紫縣蘇維埃政府;同時還成立了共產主義青年團海陸紫縣委。此后,海陸紫縣委、縣蘇維埃政府以激石溪暗徑子、高崗子、橋頭子為駐地,開展長期的革命武裝斗爭。
一年后,海陸紫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遷至黃羌林場富足園,將這條小山村建造成堅固的戰斗防御堡壘。2007年海豐縣人民政府在海陸紫蘇維埃政府黃羌林場富足園大園窩舊址處立碑。近年來,當地充分挖掘海陸紫蘇維埃政府等紅色遺址資源,全力打造紅色旅游村的品牌,黃羌林場富足園村也逐漸發展為有名的革命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