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8日,彭湃烈士珍貴資料捐贈儀式暨研討座談會在海豐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舉行。上海音像資料館、俞秀松烈士后人俞敏分別向海豐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捐贈了彭湃烈士的珍貴資料“1929年10月8日出版的《工人之路》報紙復制件”和“1930年12月21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東方部致電國際援助革命戰士組織》復制件”。經上海、廣州等地以及我縣黨史專家初步鑒定,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俞秀松、彭湃、方志敏等烈士的后人及黨史專家學者出席活動,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欣昕作講話。
本次捐贈儀式暨研討座談會由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海豐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上海音像資料館等聯合舉辦。

陳欣昕指出,今天,上海音像資料館和俞秀松烈士之子俞敏老師所捐贈的彭湃烈士的黨史文獻資料,十分珍貴,有助于解決長期以來關于彭湃同志入黨時間的爭議,豐富海豐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陳列的內容,對學習研究彭湃烈士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現實意義。我們一定會把捐贈的黨史文獻資料保存好、利用好、展示好,充分發揮我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讓更多的人,尤其年輕一代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感悟和賡續紅色文化,繼承并弘揚先烈敢于斗爭、無私奉獻的寶貴精神。
上海音像資料館捐贈的“1929年10月8日出版的《工人之路》報紙復制件”,那天出版的《工人之路》報紙,頭版顯著位置報道了彭湃同志犧牲的新聞,并刊登了鄧中夏同志撰寫的《嗚呼,彭湃同志之死》悼念文章。


俞秀松烈士后人俞敏老師捐贈的《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東方部1930年12月21日發給國際援助革命戰士組織的電文》復制件,來自俄羅斯國家政治歷史檔案館。該電文充分肯定了彭湃是中國最優秀的布爾什維克之一,同時記載了彭湃的入黨時間為1921年,解決了黨史界長期以來關于彭湃入黨時間的爭議,這對于研究彭湃入黨時間提供了第一手檔案佐證,尤為珍貴。
捐贈座談會上,俞秀松、彭湃、方志敏等烈士的后人及黨史專家學者圍繞彭湃烈士珍貴資料作研討發言,指出這些內容提供了有關中國共產黨早期歷史的珍貴記錄,填補了國內黨史研究的空白,對于推動紅色基因的保護、傳承與弘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俞秀松烈士之子、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監事 俞敏:
我們在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舉辦兩份有關彭湃烈士資料的捐贈,一份是《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東方部致電國際援助革命戰士組織》的證明,這個證明很重要,一開始就寫“彭湃同志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的”而且這份證明還寫到了“海陸豐農民運動”“蘇維埃政權”,我認為這份資料對考證彭湃同志到底是哪一年入黨的,是很有重大的意義。
彭湃烈士孫女 彭伊娜:
作為后人,我是很感激的。同時,我覺得這份檔案非常重要,它對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很重要,(對)今后挖掘革命史也好,推動紅色旅游也好,包括我們的干部學院、培訓教育也好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