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傍晚18點30分,一陣高亢而急促的鳴笛聲打破了寧靜,救護車呼嘯而入,一名因高處墜落,被鋼筋貫穿身體的工人被緊急送至汕尾逸揮基金醫院急診科搶救。當看到傷者的那一刻,現場的醫務人員都倒吸了一口冷氣。一根長1米多,直徑約3厘米,外表粗糙的鋼筋,從傷者的下頜面貫穿胸部至腹部穿出,傷口處大量滲血,情況十分危急。接診后,逸醫創傷中心多學科聯動處置機制快速啟動,創傷中心二線值班普外科主任醫師石一峰接到通知后馬上到達現場指揮搶救。胸外科、耳鼻喉頭頸外科、口腔科、ICU、顱腦外科等專科醫生也到達現場為傷者緊急會診,安置、檢傷,測量生命體征、循環支持、化驗、呼吸支持、時刻對傷者進行心理護理……雖傷者病情危重,搶救工作繁重,但搶救室里一切忙而不亂。
在這險急關頭,逸醫創傷中心綠色通道火速開啟,醫學影像科、檢驗科、輸血科等科室全力配合,晚上19點,為傷者完善各項術前檢查,進一步明確鋼筋在體內的位置以及可能傷及的臟器。胸部、腹部貫穿傷、血氣胸、肺挫傷、全身多處骨折……傷者情況岌岌可危,有出現大出血、傷口感染、遲發性穿孔、多臟器功能衰竭可能。多學科救治團隊在最短時間內分析了病情,預判可能發生的危險,鋼筋貫穿面部、胸部、腹部,如果直接取出鋼筋,會加重周圍毗鄰組織的損害,也極有可能造成縱隔擺動、張力性氣胸等致命性傷害。大家討論后最終確定了手術方案,晚上20點左右,傷者被緊急送往手術室。創傷中心救治團隊爭分奪秒、精誠合作,上演了一場手術臺上的生死時速!由于鋼筋貫穿傷者面部,不斷有鮮血外流,給術中氣道保護、麻醉帶來很大困難,但事出緊急,麻醉科手術室主任醫師朱木棕憑借自身多年的麻醉工作經驗和精湛的技術,帶領麻醉科醫師團隊果斷為傷者插管,完成全身麻醉。普外科主任醫師石一峰與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劉世維行手術探查,發現鋼筋經第4肋骨貫穿,胸腔積血約500ml,左側鎖骨及肋骨多根多處骨折,胸壁局部塌陷,左肺上葉挫裂傷,膈肌破裂。萬幸的是,鋼筋沒有傷及心臟及重大血管,但由于鋼筋螺紋表面粗糙,如果直接從一端拔出,很可能會傷及本沒有受損的臟器和血管。為了安全,石一峰主任醫師和劉世維副主任醫師把鋼筋周圍的組織、肌肉、血管剝離,從腹部左側髂骨外側將鋼筋的一端慢慢往上推,經過膈肌、胸腔、胸壁、再到口腔,耳鼻喉頭頸外科、口腔科、眼科等多學科醫師團隊也默契配合,大家一點點緩慢而輕柔地移動鋼筋,最終將鋼筋成功取出。隨后,普外科、胸外科醫師團隊為傷者修補了肺部、膈肌破口并止血,耳鼻喉頭頸外科、口腔科、眼科等醫師團隊進行傷者面部創面縫合和修復。歷經6個多小時的手術,傷者轉危為安,所有投入戰斗的醫務人員懸著的心終于落地。作為醫護工作者,也許沒有什么比參與挽救生命更能讓大家感到欣慰的了。
14日凌晨1點30分,傷者被轉至重癥醫學科(ICU)進行監護治療,由于胸腹部貫穿傷,傷口污染嚴重,創傷范圍大,手術時間長,傷者還必須經歷休克關、感染關等難關,ICU醫護團隊為傷者加強抗感染,提供生命支持,多學科手術團隊定期聯合查房,共同幫助傷者“闖關”。目前,傷者生命體征穩定,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祝愿他早日康復!鋼筋貫穿傷是急診中的急危重癥之一,病情兇險,變化快,死亡率極高,絕大部分傷者在極短的時間內因失血性休克導致循環衰竭而死亡,因此,及時準確的臨床診斷及決策、高效的多學科協作配合、爭分奪秒的搶救和精湛的醫療技術是成功救治鋼筋貫穿傷者的關鍵。作為省定點實施“市級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計劃”五大救治中心之一,逸醫創傷中心以急診科為前沿陣地,通過暢通綠色生命通道,整合院內優質醫療資源,形成“一體化”多學科的聯合救治模式,使傷者得到更加高效、精準的治療。緊迫而又有條不紊的生死大營救,是逸醫創傷中心的一個日常縮影,更是綜合救治能力和優勢的一次展現。未來,逸醫將進一步完善創傷中心建設,不斷提升區域內創傷救治能力,繼續扎根本土,服務社群,為汕尾老區創傷急癥患者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來源:汕尾逸揮基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