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廣汕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汕尾加快融入“廣汕1小時經濟生活圈”的新樂章已然奏響。作為首條以汕尾城市命名且設計時速達350公里/小時的鐵路,廣汕高鐵開通后,不僅為本地群眾提供了更加舒適便捷的出行方式,也方便外地游客來汕尾游玩,縱覽汕尾湖光海色,感受汕尾綠美生態;而且也給汕尾正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強勢助力鄉村振興“提檔加速”。
穿山越海的廣汕鐵路,勢必帶領汕尾一路飛馳,跑出鄉村生態振興,跑出鄉村文化振興,跑出鄉村產業振興,讓綠色美景走出去,讓豐厚資源走進來,在海陸豐大地上繪就一幅“綠美汕尾”“鄉村振興”的新畫卷。對于汕尾正大力推進的鄉村振興領域和海洋經濟領域來說,此次廣汕高鐵開通,無疑是一項重大利好,為海洋牧場和鄉村振興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廣汕高鐵的開通也將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繁榮。

靚麗的長沙灣上,廣汕高鐵與廈深高鐵交相輝映。
?汕尾日報記者 黃奕鋒 攝

輪船拉著深海網箱從汕尾港出發駛向江牡島海洋牧場。
?汕尾日報記者 陳茂辛 攝
人利其行促發展 ?貨暢其流強經濟
當下,對于汕尾而言,各鎮街如何利用廣汕高鐵通車更好地實施“百干萬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鄉村振興成為了重中之重。
廣汕高鐵的開通,一方面將汕尾與廣州的車程從2小時降低到40多分鐘,形成汕尾與大灣區“半小時、1小時”生活圈,讓各鎮村群眾享受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前往沿線城市參與各類文化活動、參觀藝術展覽等,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將大大提高各鎮村群眾的生活幸福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我市近年來大力建設美麗圩鎮和美麗鄉村,結合各鎮村優勢,規劃建設了30條鄉村振興示范帶,讓各鎮村逐漸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休閑度假勝地,廣汕高鐵將帶來粵港澳大灣區游客,感受海陸豐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領略汕尾獨特的山川海濱風光、人文魅力和鄉村振興圖景。再加上廣汕鐵路開通運營正值國慶旅游“高峰期”,相信對全市各鎮村的旅游產業會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華僑管理區奎池山油柑園。
汕尾日報記者 施辰亮 攝
廣汕高鐵開通,將極大地方便人員流動和貨物運輸,農業生產結構、市場結構也將發生變化,優良的自然條件將吸引更多農業資本來汕尾投資,帶動加快各鎮村鄉村產業的發展。而且,隨著交通運輸條件改善,將使我市可以加快完善“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更好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對接,使我市各鎮村優質特色農產品、海產品可以更快融入大灣區市場,并走向更廣更遠的市場,提升各鎮村的經濟收入,讓百姓的腰包更鼓、笑容更多。同時,該鐵路能進一步完善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了與廣汕高鐵相連接,我市鄉村地區進行了道路和橋梁的改造和修建,提升了基礎設施的水平,不僅有助于改善農民的出行條件,也為鄉村地區的其他產業發展提供了便利。

晨洲村蠔民喜笑顏開。
汕尾日報記者 黃奕鋒 攝
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介紹,各鎮街可以利用廣汕高鐵開通帶來的極大交通便利,搭上發展“快車道”,進一步強化“百千萬工程”各項工作部署的落地落實,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為目標,強化鎮街聯城帶村節點功能,進一步加強美麗宜居圩鎮打造,突出發展鎮域經濟,尤其是區位優勢較好、經濟實力較強、未來潛力較大的中心鎮,要打造成為縣域副中心、發展成為小城市,增強對周邊的輻射帶動力和縣域發展的支撐力,帶動全市鎮村高質量發展。
譜寫“藍色樂章”??奏響“海洋牧歌”
汕尾因海而生、向海而興,廣汕高鐵覆蓋了汕尾多處重要的海洋牧場,兩者的相互交融,定會擦出絢麗的火花。
一碧萬頃間,在城區江牡島、陸豐后湖等海域,分布著碩大幽深的深水網箱,遠遠望去,就像“藍色糧倉”,蔚為壯觀……深海“放牧”,把海洋當作“牧場”,這就是汕尾“國家級海洋牧場”的實力和魄力。

海豐縣附城鎮新山村稻田。?
汕尾日報記者 施辰亮 攝
青山綠水間,一條銀龍飛馳而過,快速穩健的縱橫在廣州、惠州、深汕特別合作區、汕尾4個市區,它全長約202公里,全線設8個站,分別為新塘站、增城南站、羅浮山站、博羅站、惠城南站、惠東南站、深汕站和汕尾站。作為廣東省重點工程,廣汕高鐵將為粵東地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增添一條快速客運大通道,其在汕尾域內,覆蓋了多處重要的海洋牧場。
當前,汕尾正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實施“百千萬工程”部署,搶跑海洋牧場新賽道,以深耕碧海的擔當作為,踐行“大食物觀”,加快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打造“百千萬工程”新的增長極,激活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今年8月25日,江牡島海域海洋牧場開放式養殖用海、中廣核(陸豐)風漁融合及陸豐現代海洋漁業種業產業園等3個項目同步開工,成為粵東地區首批開工建設的大型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標志著汕尾在耕海牧漁,建設海上藍色糧倉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海豐蓮花山茶園。?
汕尾日報記者 施辰亮 攝
值此之際,廣汕高鐵通車后,汕尾正式邁進融灣“1小時交通圈”,來自汕尾本地的海洋產品進一步拓寬了銷售空間,我市的海洋產品能夠更便捷地連接到全國各地,打開更多的銷售市場,連環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汕尾參觀海洋牧場,增加產品的曝光度和銷售機會;同時,廣汕高鐵的開通,為我市海洋漁業帶來了技術和經驗的交流機會。高鐵會帶來更多的人流和物流,我市的海洋企業有更多機會與外地企業、專家進行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養殖技術,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人才,推動行業整體升級和發展,為海洋經濟帶來更為可持續的發展。
經略海洋長風起,筑夢深藍正當時。接下來,汕尾將發揮海域空間遼闊與海洋生物資源豐厚的天然優勢,以廣汕高鐵正式開通運營為新的契機,以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高品質水產品主產區為目標,確立“兩灣并進、五海協同,全鏈創優、汕尾領‘鮮’”的建設理念,積極推進汕尾市現代化海洋牧場規劃建設。今后,汕尾將依托紅海灣與碣石灣優質的海域基礎條件,依托高鐵樞紐,加快推進汕尾(馬宮)、陸豐兩大漁港經濟區建設,重點規劃一批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園,構建城區馬宮、紅海灣遮浪、陸豐碣石與甲子四大現代化海洋牧場陸海聯動圈,并打造區域性全產業鏈典型示范區,以全鏈創優為導向,將漁業深遠海養殖、智慧漁業、休閑漁業、科技研發、科普教育等功能有機結合,推動產業鏈條向旅游休閑、精深加工和物流貿易等領域延伸,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集群。

陸河縣上護鎮洋嶺村梯田。?
汕尾日報記者 施辰亮 攝
廣汕高鐵通車,是汕尾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海陸豐革命老區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廣汕高鐵的帶動下,汕尾深度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汕尾振興發展迎來諸多機遇,必將極大地增強汕尾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動能,乘勢而上,推動汕尾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輯:吳爾潔


往期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