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視頻新聞)
擦亮汕尾文化名片,推動文明創建工作深入開展。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汕尾漁歌。
汕尾漁歌是甌船漁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即興吟唱的民歌,分敘事歌、抒情歌等。汕尾甌船漁民是宋、元年間從北方南遷而來的漁民,集中分布在汕尾轄區內。汕尾漁歌生態古老、旋律優美、特色鮮明,富有海洋氣息。語言為閩南方言(福佬話),簡樸通俗、生動活潑、貼近生活。汕尾沿海地區的漁民一般都會唱汕尾漁歌,其中城區新港街道會唱漁歌的漁民最多。
據文獻記載,汕尾漁歌從宋代就開始傳唱,元、明時期在沿海廣為流傳,到了清代,漁歌傳唱達到鼎盛時期,從沿海傳唱到內地。汕尾漁歌被音樂界稱為海洋音樂的“活化石”、“南海漁歌的代表”,具有寶貴的文化藝術價值。上世紀80年代,原生態《汕尾漁歌》被編入《中國民間歌曲集成》 、1992年在《人民音樂》增刊出版;新編輯的《南海漁唱——汕尾漁歌》被列入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汕尾漁歌于2014年9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